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TOP

2019年度重点化工产品产能预警报告
2019-04-12 12:35:07 来源: 作者: 【 】 浏览:355次 评论:0
       

  导语

  2018年,我国石油产量、天然气产量、原油加工量分别位居世界第七、第七和第二位,无机原料、乙烯、甲醇、化肥、农药、合成树脂、合成橡胶产量稳居世界前列。

  石化联合会重点监测的30种主要石化产品平均产能利用率为76.4%,较上年提升近3个百分点。除聚碳酸酯、己内酰胺、PX、PTA等产品产能利用率波动幅度略大外,其他基础化工产品产能利用率基本保持稳定,烯烃、PX、聚乙烯、聚丙烯等继续保持高负荷运行,国内供应保障能力持续提升。

  2019年随部分产品产能增速加快,产能利用率变化幅度会较大,其中应重点关注原油一次加工能力、对二甲苯、环氧丙烷、丙烯腈、聚乙烯、聚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碳酸酯、已内酰胺、PTA、TDI等产品,预计除煤化工外的25个品种平均产能利用率为72.5%,同比下降3.9个百分点。

  关键词:石化/产能/预警/报告

  NO.1--2018年石油和化工行业发展情况

  2018年世界经济延续缓慢复苏态势,经济增增速和增长预期保持在合理区间,但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因素有所增加,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不断升级,地缘政治风险进一步上升,石油和化工大宗商品市场波动加剧。

  我国石油和化工全行业按照党中央国务院战略部署,深刻领会新时代主要矛盾的新特点与新变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要求,坚持新发展理念,紧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持续推进创新驱动和绿色发展两大战略,持续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持续拓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领域与视野,行业运行向高质量发展迈进。

  一是经济总量持续增长

  2018年,我国规模以上石化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资产、利润总额、进出口额分别达到12.4万亿元、12.81万亿元、8393.8亿元、7543.4亿美元,分别较2017年增长13.6%、5.3、32.1%和29.3%。石油产量、天然气产量原油加工量分别位居世界第七、第七和第二位,无机原料、乙烯、甲醇、化肥、农药、合成树脂、合成橡胶产量稳居世界前列。

  二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显著

  2018年是行业开展“石化行业结构调整”的第三个年头,全行业认真落实中央决策部署,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持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创新驱动,着力去产能、降消耗、减排放,补短板、调布局、促安全,推动石化产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和健康发展,加快淘汰工艺技术落后、安全隐患大、环境污染严重的落后产能,有效化解产能过剩矛盾。

  三年间,全国原油一次加工能力共退出约8000万吨,合成氨退出超过1000万吨,电石退出约400万吨,烧碱退出167.5万吨,聚氯乙烯退出208万吨。产品生产和消费结构显著改善,天然气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占比提高至79%,成油品质量全面完成国V向国Ⅵ升级,高性能树脂、特种橡胶自给率分别由2015年的63%‰、53%提高到69%64‰。

  三是发展质量效益进一步提高

  烯烃、芳烃等基础原料的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化工新材料等高端产品的自给率明显提高,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全面启动城镇人口密集区和环境敏感区域的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搬迁入园或转产关闭工作。新建炼化项目全部符合国家布局方案要求,新建化工项目全部进入园区,形成了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和工业园区,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三大石化产业集群效应进一步显现。

  行业向绿色可持续发展迈进,万元工业增加值能源消耗、二氧化碳排放量用水量分别比“十二五”末下降6%、4%和7%;企业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持续下降,C0D、氨氮排放量比2015年下降7%和1.7%,2018年氯碱行业低汞触媒普及率达到58%,磷石膏综合利用率提高到38%。效益保持较快增长,2018年石化行业规模以上企业主营收入利润率6.7%,同比上升0.95个百分点。一批关键基础产品,如α-烯烃、高吸水性树脂、长链尼龙等,取得突破。

  四是国际市场拓展取得新进展

  围绕“一带一路”倡议,石化行业在境外投资、工程承包、技术合作、装备出口等领域的沟通交流、项目对接和国际合作不断深化。2018年进出口总额较“十二五”末增加37%,专用化学品、合成材料、有机化学原料出口增长较快,出口交货值分别较2017年增长197%、17.2%和21.6%,在出口产品结构中的占比进一步提升;化肥、橡胶制品等传统产品的占比则持续下降,全年化肥出口交货值降幅逾5%占比降至2.3%,同比下降0.5个百分点;橡胶制品出口交货值占比下降24个百分点至28.3%。

  NO.2--2018年重点产品产能利用情况

  2018年,在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危化品企业搬迁改造、化工园区优化升级等调结构促转型相关政策的推动下,石化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落后产能加快退出,先进产能加快建设,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石化联合会重点监测的30个品种主要石化产品平均产能利用率为764%,较上年提升近3个百分点。

  其中,原油一次加工产能利用率持续提高,较2015年的65.5%提高了9.3个百分点,达到74.2%;主要化工产品平均产能利用率继续保持在71%以上,除聚碳酸酯、已内酰胺、PTA等产品产能利用率波动幅度略大外,其他大宗化工原料、合成树脂、合成橡胶等产能利用率基本保持稳定,烯烃、乙二醇、PX等继续保持高负荷运行,国内供应保障能力持续提升。

  在行业准入、产能置换、环保等产业政策引导下,电石、氯碱、氮肥、磷肥等行业产能增长放缓,落后产能加快退出。尼龙66、聚甲醛、碳纤维、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等部分合成材料生产受原料缺乏优势、工艺技术不成熟、产品质量不稳定等因素制约,表现为高产能、低产量仍需进口一定数量的产品满足国内市场需求。

  一、原油一次加工产能利用率水平进一步提升

  2018年,我国原油一次加工能力继续增长,全年新增能力1390万吨/年,淘汰1165万吨/年,净增225万吨/年,原油一次加工总能力达到8.13亿吨/年,原油加工量同比增长6.8%,达到6.04亿吨,产能利用率74.2%,同比提高3.2个百分点。成品油产量(汽柴煤)3.60亿吨,同比增加0.6%,其中汽油产量同比增加8.1%,达到1.39亿吨,柴油产量减少1.9%,至1.74亿吨,煤油产量同比增加12.7%,达到4770万吨。全年出口成品油4608万吨,同比増长12.8%,成品油表观消费量3.22亿吨,同比增长0.2%。

  二、烯烃、芳烃等基础石化原料国内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但部分产品仍存在较大供需缺口

  乙烯:

  随国内煤制烯烃、轻烃综合利用等装置投产,2018年新增乙烯产能165万吨/年,总产能达到2550万吨/年,占世界总产能的14.3%。全年乙烯产量约2372万吨,同比增加7.5%,装置平均开工率保持在93%的高位。2018年乙烯单体净进口量258万吨,下游聚乙烯、乙二醇等产品净进口折纯当量2380万吨。乙烯需求继续保持增长,乙烯表观消费量2630万吨,同比增长4.4%,当量消费量达到5010万吨,同比增长9.2%,当量自给率不足50%。

  丙烯:

  我国丙烯来源相对丰富,2018年煤化工、丙烷脱氢PDH)、石脑油蒸汽裂解装置均有新建产能投产,全年新增丙烯产能269万吨/年,总产能达到3620万吨/年,占世界总产能的26.2%。2018年丙烯全年产量约3005万吨,同比增加9.2%,年均产能利用率达到83%。进口丙烯单体284万吨,进口聚丙烯、丙烯腈等下游衍生物折丙烯当量580万吨。表观消费量3289万吨,同比增加5.8%,当量消费量达到3869万吨,同比增加5.9%。自给率达到77.7%,同比提高1.3个百分点。

  对二甲苯(PX):

  2016-2018年连续三年无新建P产能,2018年仅中国石油四川石化10万吨/年P扩能装置投运,产能升至1379万吨/年。全年产量约1109万吨,同比增长9.3%,产能利用率75%左右,较上年提高3个百分点。在下游纺织业需求拉动和“禁废令”等因素影响下,进口量和表观消费量进一步增加,分别达到1590万吨和2699万吨,同比分别增长9.9%和13.2%,自给率仅有41.1%。

  乙二醇:

  2018年新增产能210万吨/年,乙二醇总产能达到1063万吨/年,其中乙烯路线603.2万吨/年,占比56.7%,煤/合成气路线410万吨/年,占比接近40%。全年乙二醇产量679.3万吨,产能利用率64%,同比下降2个百分点。2018年国内市场缺口仍然很大,进口量954.2万吨,表观消费量1633.4万吨,自给率41.6%。

  三、基础化工产品产能利用情况基本保持稳定

  烧碱:

  2018年新增产能167万吨/年,退出10万吨/年,总产能达到4259万吨/年;产量3420万吨,比上年增长55万吨;产能利用率80.3%,同比下降2个百分点;2018年烧碱净出口量144万吨,行业盈利继续保持较好水平。

  纯碱:

  新增产能45万吨,产能达到3039万吨/年,同比增长1.5%;产量2611万吨,同比下降116万吨;产能利用率85.9%,比上年下降6个百分点;纯碱下游主要用户除日用玻璃略有增长外,其他产品市场基本稳定,2018年表观消费量2457万吨,同比下降4.3%;由于环保要求日趋提高,企业环保压力增加,盈利水平略有下降。

  电石:

  2018年国内电石产能约4100万吨,较2017年净减少50万吨(其中转产或淘汰合计65万吨,新增15万吨)。当年电石产量约2800万吨,扣除长期停产的680万吨无效电石产能,国内电石装置实际开工率达到81.87%,较往年有较大改善。出口量13.3万吨,表观消费量2786.7万吨。

  四、化肥产能利用情况趋好

  2018年化肥行业落后产能加速退出,产能利用率有所提升。受农业政策、相关作物种植面积缩减等因素影响,国内需求持续减少,出口市场对国内化肥行业的运行影响加大。

  氮肥:

  2018年规模以上氮肥企业201家,同比减少52家合成氨产能退出454万吨/年,总产能降至689万吨/年,同比下降6.4%。全年生产合成氨5601万吨,同比下降0.5%,氮肥产量3794万吨(折纯氮),同比下降1.6%,产能利用率达到83.7%,较上年提高10多个百分点。

  全年氮肥表观消费量3356万吨(折纯氮),同比增长0.6%,其中,农业用肥小幅下降,同比下降约1.1‰,而三聚氰胺、锅炉烟气脱硝等领域用尿素消费量同比增长7.9%,达到1680万吨,工业用尿素的占比有所提升。出口下滑较多,2018年出口氮肥470.6万吨(折纯氮),同比减少15.1%。

  磷肥:

  2018年磷复合肥国内需求稳中略降,国际需求提升促进价格上涨,企业效益有所增加。全年磷肥产量约1630万吨(折P0纯)。其中,磷酸一铵产能退出135万吨/年,总产能降至1680万吨/年,全年产量1537万吨,同比增加9.1%,产能利用率达到91.4%,同比提高13.9个百分点;

  磷酸二铵退出产能70万吨/年,总产能下降至2120万吨/年,全年产量1617.6万吨,与去年持平,产能利用率达到763%,同比提高28个百分点。受国际需求増加拉动、价格较高等因素影响,磷肥出口大幅增加,累计出口各种磷复肥456.6万吨(折P0纯)。其中,磷酸铵出口249万吨,同比下降9.8%;磷酸二铵出口746.8万吨,同比增加16.7%;氮磷钾三元复合肥出口123.5万吨,同比增长27.5%。

  钾肥:

  国产钾肥继续呈增长态势,2018年国内资源型钾肥产能约为758万吨(折K0,下同),产量560万吨,比上年增长1.3%,产能利用率74%。国内钾肥表观消费量1018万吨,国产钾肥占比提升至5%。国产加工型硫酸钾产能约为200万吨,产量95万吨,产能利用率48%,受副产盐酸的影响,其生产仍处于震荡调整阶段。

  五、煤化工推进石化原料多元化

  煤制油:

  2018年总产能保持在953万吨/年不变;各类产品总产量617.5万吨,较上年度增加294.8万吨,增幅91.4%;产能利用率较2017年的40%大幅提高至64.8%。

  煤制气:

  2018年总产能保持在51.05亿立方米/年不变,产量30.1亿立方米,较上年度增加3.8亿立方米,增幅14.4%;产能利用率59.0%,较上年度增加7.5个百分点。

  煤(甲醇)制烯烃:

  2018年新増煤制烯烃产能60万吨/年,煤(甲醇)制烯烃总产能达到1302万吨/年,同比増加4.8%;全年产量1085.0万吨,较上年度增加91.4万吨,增幅9.2%;产能利用率83.3%,同比增加3.3个百分点。

  煤(合成气)制乙二醇:

  2018年新增投产项目8个,新增产能174万吨/年,总产能达到438万吨/年,增幅65.9%;全年产量243.5万吨,较上年度增加89.9万吨,增幅58.5%;产能利用率55.6%,同比下降1.3个百分点。

  六、部分高端合成材料仍需大量进口

  聚乙烯(PE):

  2018年共有两套聚乙烯(中海壳牌、延长石油)投产,新增产能115万吨/年,国内聚乙烯总产能达到1844万吨/年;产量1583.5万吨,同比增加13.3%,平均产能利用率85.9%,较上年提高5个百分点;全年进口约1400万吨,同比增长21.25%,表观消费量2980万吨。近年国际上PE产能增速较快,供给相对充足,我国作为主要聚乙烯进口国,具有一定议价优势。

  聚丙烯(PP):

  2018年有4套装置投产,合计新增产能125万吨/年,总产能达到2450万吨/年;产量2200万吨,产能利用率89.8%;净进口440万吨,表观消费量同比增长8.7%,达到2640万吨。

  聚碳酸酯(PC):

  近年我国PC行业发展速度加快,随着多个项目的建成投产,国内供应能力持续增强。2018年,万华化学、利华益维远和鲁西化工等企业新建产能投产,新增产能33万吨/年,国内总产能120.5万吨/年,占全球总产能的20%以上,并连续5年保持产能年均增长率超过20%;产量超过65万吨;由于新投产产能年内尚未完全释放,产能利用率从2017年的72.7下降至53.9%,PC仍需大量进口,2018年进口115万吨,表观消费量超过180万吨,同比增长9.6%。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

  国内PMA生产企业共有300余家,其中年产量在千吨级以上的企业约40家,万吨级的9家。

  2018年没有大的新建产能,产能维持在90万吨/年左右,产量约66万吨,产能利用率73.3‰。2018年国内表观消费量88万吨,由于国内缺乏光学级、高抗冲等高端产品技术和产能,仍需进口补充,进口约22.1万吨。

  尼龙66(PA66):

  由于关键原料已二腈由少数国外公司垄断全球PA66产能增长受限。2016年后国内无新增产能,2018年我国PA66切片产能保持在43万吨/年,产量约30万吨,表观消费量稳定在50万吨左右,自给率为60%,与上年持平。目前国外企业已在国内建设己二腈生产装置,有助于我国PA66产业发展。

  聚甲醛(POM):

  无新增产能,产能保持在47万吨;国内产量27万吨,比上年增加2万吨;产能利用率57.4%,比上年提高约5个百分点。

  七、合成橡胶产品存在同质化问题,部分企业长期停产

  2018年我国主要合成橡胶品种总产能593万吨/年,其中丁二烯橡胶、异戊橡胶、丁苯橡胶(乳聚)、丁基橡胶部分装置由于原料缺乏经济优势、产品存在同质化问题,且下游市场不落实,长期处于停产状态,停产1年以上的装置产能多达78万吨/年,占总产能的13.1%‰。2018年我国主要合成橡胶品种总产量367万吨,同比增长3.2%,产能利用率61.9%‰。2018年共进口橡胶122万吨(其中天然橡胶占比约67%),同比下降9.7%,出口15万吨,同比增加9.1‰。国内橡胶表观消费量474万吨。

  八、高端化学品保持稳定增长

  己内酰胺:

  2018年新增产能12万吨/年,总产能达到379万吨/年;产量284万吨,产能利用率75%,较上年提高9个百分点。受人民币贬值影响,已内酰胺下游企业新增产能远高于己内酰胺新增产能,主要下游产品锦纶纺丝出口量较上年增长明显需求支撑明显,表观消费量大幅上涨24.28%,达到302.13万吨。

  行业利润水平显著提升。

  MDI:

  2018年联恒二期配套亨斯曼24万吨/年装置投产,国内MDI产能增至329万吨;全年产量260万吨,同比增长8.3%产能利用率79%,较上年小幅提升;新的塑胶跑道国家标准出台,对拉动MDI需求具有积极意义。

  TDI:

  因2018年原计划投产的万华化学(30万吨/年装置)和连石化学(5万吨/年装置)项目推迟,2018年TDI产能保持在95万吨/年,全年产量80万吨,产能利用率85%,产量和产能利用率均与上年持平;国内供需基本平衡,消费量78万吨,同比增长约3%.

  环氧丙烷:

  2018年原计划投产的宝丽12万吨/年装置及中信国安8万吨/年装置推迟投产,全年没有新增产能,产能保持在324.5万吨;产量约280万吨,比上年增长3%;产能利用率86.2%,同比提高0.4个百分点。2018年环氧丙烷进口总量28.2万吨,同比增加21%;表观消费量308万吨,其中77%用于生产聚醚多元醇,进一步生产聚氨酯,23%用于生产丙二醇、碳酸二甲酯及醇醚等。

  NO.3--重点石化产品发展趋势分析

  未来几年,随着沿海大型石化基地快速崛起,现代煤化工项目升级示范加快推进,一大批大型炼化一体化、现代煤化工项目投产运菅,成品油、烯烃、芳烃、乙二醇、聚碳酸酯等国内产能大幅增加,国内石化产业和市场供需格局将发生显著变化。

  (一)成品油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2019年随恒力石化200万吨/年产能全部释放,中科炼化1000万吨/年、浙江石化200万吨/年等炼化一体化项目投产国内原油一次加工能力将新增5200万吨/年,总能力升至8.6亿吨/年。预计2019年原油加工量同比增长4%,达到6.3亿吨左右,产能利用率保持在约73%左右,成品油产量达到3.7亿吨,出口量将增至5000万吨左右。按照目前公布的新建和扩能计划计算,预计到2020年我国原油一次加工能力将达到9.2亿吨,

  到“十四五”末将超过10亿吨,届时我国成品油供应能力将超过6亿吨。按照国内外相关机构预测,我国交通运输用石油需求峰值在4-5亿吨,成品油市场将大幅供过于求。

  (二)国內乙烯、丙烯供应保障能力将逐渐增强

  乙烯:

  国内乙烯行业仍有较大发展空间。2015年以来,乙烯行业持续处于盈利较好景气阶段,一批项目加快推进,2019年计划投产乙烯产能将达到500万吨/年以上,国内乙烯产能将升至3050万吨/年,预计产量可达到2700万吨左右,同比增加13%以上,国内乙烯供应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

  2025年前是我国乙烯产能大规模密集投产时期,预计2025年国内乙烯产能将超过5000万吨/年,产量达到4750万吨,按相关下游市场增长趋势测算,到2025年国内乙烯当量需求量将达到6400万吨,自给率从目前的不足50%提升至74%。如果未来进口乙烷裂解制乙烯方面有所突破,乙烯自给率可进一步提高至80%以上。

  丙烯:

  2019年我国丙烯产能继续增加,大连恒力、浙江石化等炼化一体化装置除配套蒸汽裂解等传统丙烯生产装置外,还建设了混合烷烃脱氢和丙烷脱氢装置,另外丙烷脱氢、煤(甲醇)制烯烃均有新增产能计划投产。预计2019年我国将新增丙烯产能400-500万吨/年,总产能突破4000万吨/年,产量超过3200万吨,当量自给率进一步提高。

  按照目前正在建设和未来规划项目,预计2025年国内丙烯产能将达到5600万吨/年,产量达到4760万吨,当量需求量增至5100万吨以上,自给率达到90%以上。目前已经公布的规划及在建丙烷脱氢项目共计45个,总产能2605万吨/年,如果能够全部实现,我国丙烯产能将能够达到6200万吨/年。由此带来的问题是,一方面在原料采购上面临巨大压力,另一方面加剧国内丙烯市场竞争。

  (三)未来对二甲苯、乙二醇供需格局将发生较大变化

  对二甲苯:

  2019年恒力石化、海南炼化、中化弘润等多家企业P装置计划投产,合计能力896万吨/年,国内总产能将升至2275万吨/年,按照75%的开工率计算,产量有望超过1600万吨自给率可提升约13个百分点。从长远看,目前共有在建P项目11个、产能2080万吨,拟建PX项目6个、产能1060万吨,合计新增产能3140万吨。

  其中,2020年前投产1050万吨,2021年投产930万吨,2021年后投产1160万吨。预计2025年我国pX能力将达到4400万吨以上,按目前消费增长速度测算,预计“十四五”后半期,国内生产将可满足需求,再加上日韩等国家的以进口资源,国内市场供需格局将发生反转,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乙二醇:

  近年随着煤制乙二醇工艺技术逐步成熟及大型炼化项目投产,乙二醇项目集中建设。2019-2020年计划投产乙二醇产能接近600万吨/年,预计到2020年我国乙二醇产能将达1662万吨/年,其中煤/合成气基乙二醇产能占比将达45.6%,表观消费量增至1710万吨,国内产能可基本满足需求。如果现有规划项目全部投产,到2025年前我国乙二醇产能将达到2200万吨,表观消费量将达到2230万吨。预计到“十四五”中后期,国内乙二醇就可实现自给。

  (四)部分合成材料产能增速加快

  聚乙烯:

  2019年是国内聚乙烯装置集中投产的一年,预计国内有9套聚乙烯装置投产,合计产能400万吨/年,投产的主要是线性低密度和高密度聚乙烯装置,总产能将升至2244万吨/年,产量有望达到1800万吨。2025年前我国将另有近1100万吨/年的聚乙烯装置计划投产,届时我国总产能将达到3300万吨/年以上,产量达到3100万吨左右,需求量将达到4300万吨,自给率从目前的约53%,提高到72%左右。

  聚丙烯:

  2019年有14套新建装置计划投产,预计新增产能450万吨/年,总产能升至2800万吨/年以上,产量达到2400万吨以上;未来两年,随着新增产能的大量投产及国际贸易环境不稳定影响,下游制品行业出口阻力增加,但同时国内政策变化,2019聚丙烯消费增速仍将保持在7%左右,消费量达到2800万吨以上。预计到2020年我国聚丙烯产能将升至3100万吨/年左右,产量达到300万吨,供应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

  聚碳酸酯:

  目前在建聚碳酸酯项目17个,产能257万吨/年;规划项目4个,产能133万吨/年,拟建、在建产能合计390万吨/年。预计到2020年我国PC能力将接近380万吨,产量增加到120-180万吨,消费量200-230万吨。到2025年PC能力将超过520万吨,产能将达到目前的4.3倍,而PC表观消费量预计为300-330万吨,产能增长大幅超过需求增长,再加上每年可供进口的资源超过百万吨以及需求增速放缓等因素,未来PC市场竞争将十分激烈。

  化工新材料:

  未来尼龙6、聚苯硫醚等产品产能继续扩增,国内市场自给率进一步提升,部分产品达到90%以上。随着技术和装备的不断成熟,PBT、高吸水性树脂、低端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等产品产能快速扩张,市场竞争加剧。

  另外,随着国内绿色环氧丙烷技术的突破,我国环氧丙烷产能加速建设。2023年前共有在建和拟建环氧丙烷装置12套,合计产能297万吨/年,其中2019年有超过100万吨/的新建产能计划投产,考虑到小的氯醇法产能退出和聚氨酯需求增加因素预计2019年环氧丙烷总产能将超过400万吨/年,产量增长到300万吨,国内环氧丙烷仍将保持供需基本平衡。预计到2025年我国环氧丙烷产能将增长一倍,达到约600万吨/年,国内市场竞争将加剧。

  (五)基础化工品与化肥继续保持稳定运行

  预计未来几年,下游需求保持小幅增长,纯碱、烧碱等装置平均开工率明显提升,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亏损面不断收窄,行业盈利水平将持续改善。受环保法规日趋严格、下游需求不振、国际环境深刻变化影响,尿素、磷铵等行业落后产能将持续退出。

  纯碱:

  2019年预计有130万吨/年新建产能投产,产能提升至3169万吨/年,随着新建产能释放和部分恢复产能,预计2019年产量提高100-150万吨,达到2750万吨左右,消费量与2018年持平,出口市场将直接影响国内纯碱市场盈利情况。

  烧碱:

  2019年烧碱市场仍将面临多空因素影响的复杂情况。随着新一轮安全及环保检查趋严,部分耗氯企业开工率将处于低位,区域性烧碱产量将有所下降,对烧碱市场形成一定利好支撑。但下游氧化铝企业受去产能和大气治理等环保因素影响,后续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预计2019年国内烧碱市场或将延续2018年的良好运行态势。

  电石:

  预计2019年国内将有约40万吨电石产能建成投产,同时也会有部分中小企业退出,届时产能将与2018年基本持平或小幅增长。2019年,电石产量或将达到2850万吨,比2018年增长约50万吨,表观消费量将达到约2840万吨。

  氦肥:

  未来受到天然气供应受限且价格上涨、冬季限产和煤炭总量控制、无烟煤供应紧张、环保要求提高、供需结构调整、出口量下降等因素影响,2019年将继续有氮肥产能退出,产量也将继续下降,随着工业用占比提高,消费量将基本保持稳定。

  磷肥:

  预计2019年,国内磷肥需求仍延续稳中有降的态势,产量小幅下降至1590万吨(折纯P05),净出口同比增长5%,达到490万吨(折纯P203),表观消费量1100万吨(折纯P2O3),同比下降6.3%。

  NO.4--特别关注

  总的来看,未来几年,炼油、烯烃、芳烃、乙二醇、聚碳酸酯等产品将迎来扩产高峰,尤其是“十四五”期间,大量新增产能将集中释放,烯烃、芳烃、乙二醇、聚碳酸酯等国内生产基本满足市场需求,成品油国内市场竞争激烈。氯碱、纯碱、化肥醋酸、合成橡胶等产品产能继续维持稳定或略有减少,随着部分企业的转产或退出,行业集中度不断提升,除项目配套外,新产能扩增速度缓慢。

  (一)应当重点关注的几个产品

  2019年随部分产品产能增速加快,产能利用率变化幅度较大,未来应重点关注以下品种:原油一次加工能力、对二甲苯环氧丙烷、丙烯腈、聚乙烯、聚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碳酸酯、已内酰胺、PTA、TDI等产品。建议部分产品在项目规划建设阶段,需做好下游市场研究。

  (二)高度重视行业运行安全环保问题

  全行业应牢固树立安全生产“红线意识”,落实主体责任,强化技术保障,完善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再次发生。

  (三)高度重视绿色可持续与高质量发展问题

  随着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发展步入新阶段,一方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发展理念对行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另一方面全行业面临的竞争水平、范围和压力都将进一步提高。

  绿色可持续与高质量发展是适应全球竞争新形势的必然选择,也是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迈向世界石油化工强国的根本要求,需要高度重视。未来全行业应下大力气推进技术创新、调整产业结构、创新发展方式、优化资源配置、提升质量和效率,实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突破。

  (四)进一步提升行业国际合作水平

  一是利用好国内国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全面提升行业国际竞争力;

  二是持续关注国际市场变化,以全球视野实现科学发展;

  三是结合“一带一路”倡议,加快推进国际合作项目落地,努力提升全行业全球配置资源的能力。

  文末福利:上述重点化工产品产能增加的背后是拟在建项目的加快推进,基于独家项目数据库,BHI全新推出《2018年石化行业投资建设项目年报》,报告正在火热订购中!欢迎来电咨询010-68066859

50
Tags:2019年度 重点 化工产品 产能 预警 报告 责任编辑:admin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西安地铁成功试用预应力高强混凝.. 下一篇中国电建海外业务情况及重点企业..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  情:
内  容: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广告位

Copyright © 1998 - 2019 www.qnal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QQ客服:263530350 微信客服:263530350 平台24小时服务电话:18625106695 标讯接收邮箱: nddnvjfd@163.com
网站名称:中国工程项目建设网 版权所有:如皋丝音贸易有限公司 苏ICP备150186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