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TOP

伏笔2011地方融资平台过年关:信贷与城投债双重奏
2010-12-01 11:52:20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史进峰 【 】 浏览:637次 评论:0

    银监会摸底增量平台贷VS发改委酝酿解放城投债

    时至年关,贯穿2010年银行业监管主线的地方融资平台贷款清查仍在紧锣密鼓进行,未有松动迹象。

    1130日,某国有银行信贷管理部人士向本报记者透露,银监会已于近期向十个省份派驻工作组,针对政府平台贷款进行又一轮摸底和检查。据其透露,此次检查重点有二:一,地方融资平台贷款抵押和现金流落实细节以及目前正在推进的分类处置情况;二,2010630日以来,融资平台贷款增量有多大。

    “每次都是风风火火,雷厉风行。某大型银行江苏分行人士向记者坦言,这已是他年内所经历的第四次银监会抽查了;而对于他所在的银行而言,相比存量贷款清查,该银行下半年投放的大量新增贷款更惧怕监管层的高压检查。

     上述人士坦言,新增贷款不好过关。即便下半年总行政策有所收紧,我们还是突击发放了不少平台贷款。

    不过,站在2010年的尾巴上,眺望宏观经济形势更加阴晴不定的2011年,地方融资平台的融资环境正在发生微妙变化。无论银行间接融资还是通过发行城投债的方式直接融资,目前紧绷的政府融资平台融资链有望在明年得到改善。

      最大利好,来自于城投债有望大规模重启发行。1130日,本报记者获悉,国家发改委已于本月20日下发《进一步规范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发行债券行为有关问题的通知》,指出将继续支持符合条件的投融资平台公司通过债券市场直接融资

      六成平台贷或解套

    按照银监会此前制定的有关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清查六步走时间表,2010年下半年以来,平台贷款分解数据、四方对账、风险分类、汇总报表、统一会谈工作业已相继完成,现场检查正当其时。

    对于被抽中检查的地方分行而言,银监会此举,显然是对于此前地方融资平台贷款认定工作还不放心;而一轮又一轮监管风暴过后,越来越充实的平台贷款四方对账数据似乎仍逃不脱被质疑的命运。

    1130日,接近云南银监局的人士向本报记者透露,该局已对全省平台公司进行通报,数据显示,目前该省不少银行平台贷款满足现金流全覆盖基本覆盖的比例已高达六成,数据相当乐观。

    某大型银行信贷管理部人士也向记者表示,上述数据具有一定代表性,大型商业银行可能主要以地市级以上的融资平台为主,整体情况比较良好

    不过,乐观的数据背后,监管层的担忧和怀疑并未消减。上述大型银行江苏分行人士亦表示,此次银监会检查仍然是针对平台认定标准不一、分类情况不统一而来的。

    事实上,经过银监局、地方政府、银行、平台公司四方对账之后,商业银行仍然在一些标准界定上不统一。以中信银行为例,按照该行自身口径,截至20106月末,该行融资平台贷款余额1682亿元,占比15%;不过,按照四方对账的结果,该行地方融资平台贷款余额合计2237亿元。

    中信银行相关人士表示,两个口径背后差额的80%是公路等现金流较好的项目,风险不大;且银行对平台贷款资产质量相当有把握,仍以中信为例,该行正常类平台贷款占比99.62%,关注类占比0.38%,无不良。且按照现金流覆盖程度分类,覆盖不太充足的后两类(即半覆盖和无覆盖)的占比约15%左右。

    对于商业银行而言,六成平台贷款属于全覆盖基本覆盖,意义非同寻常。按照银监会最新要求,对于现金流可全覆盖的平台贷款,可整体划转为一般公司类管理的贷款,这意味着这六成以上的平台贷款可以成功解套

    此次银监会再度出动检查组,可谓年内最后一轮监管风暴。上述大行南方分行人士透露,此次检查银监会对普遍存在的土地抵押颇为严厉,之前没有土地权证的也可能被算作有土地抵押,现在必须是有土地权证才能算有效资产和有效覆盖

    接近银监会的人士此前就曾透露,截至8月末,平台贷款抵押估值占全部平台贷款余额的49.4%抵押品大部分为土地抵押,未来抵押品变现价值受土地价格波动影响极大,而且部分土地抵押贷款尚未取得规划许可证、土地使用权证等相关权证,存在重大合规风险。

    银监会要求1130日之前,由各地银监局组织,以地级市为单位进行现场检查;1215日前须将相关报告报送银监会。

    平台贷松紧假象

    对于此次检查的另一大重点任务,摸底630日增量平台贷,各家银行心态各异。

    事实上,面对密集的监管风暴,相当多的银行已经将地方融资平台贷款审批权收归总行,除此之外,严禁对地方政府债务情况不佳的县级以下平台发放贷款。

    不过,并非所有的银行都拒绝融资平台这一块美食。在银行人士看来,监管层针对地方融资平台一轮又一轮的清查工作,总行承受的压力更大,整改无非是总行压缩一下地方融资平台的规模,银监会也不可能单独处理一个分行

    商业银行的冲动,来自于自身的逐利动机,也来自于地方政府的压力。

    “相对来讲,政府平台贷款整体资质、还款能力比较乐观,即便贷款收不回来,也不容易犯错误,导致银行放款冲动比较大。一位股份制银行高层认为,银行很难真正割舍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这是一个内在制度决定的。

    与此同时,2011年,地方融资平台庞大的资金缺口仍需要银行贷款源源不断地支持。

    上述大行南方分行人士表示,城投公司融资需求量特别大,在信贷收缩背景下,商业银行溢价能力也在提升,与2007-2008年平台公司贷款利率动辄按照基准利率下浮10%相比,目前,平台公司贷款利率基本是按照基准利率上浮5-10个基点。

    在商业银行人士看来,2011年信贷紧缩已成必然,商业银行仍然会保持地方融资平台贷款的溢价能力,这种状况起码会延续到明后年,一是,信贷收缩是肯定的;二,在通货膨胀、实际负利率之下,商业银行从收益率的角度考虑,也需要上浮贷款利率。某股份制银行计划财务部人士分析。

    对于形形色色的政府平台公司而言,未来融资压力不言而喻。

    2011年,大量贷款会面临到期压力,政治因素是不得不考量的一个因素。地方政府平台公司的领导,一般均有地方政府建设、财政部门或者金融办背景,甚至一些地方很多平台公司负责人既是县政府金融办主任又是城投公司总经理。如此背景之下,面对地方政府压力,商业银行也不得不做出信贷支持的承诺。

    同样,针对近期银监会开展的四方会谈和四方对账,在商业银行人士看来,一旦涉及到政府,很多事情就开始变得复杂。

    一位地方银监局人士表示,此前对于地方融资平台的界定上尚且存有一些模糊地段,为地方政府提供了很大的解释空间和钻漏洞的空间。很多我个人认为是属于融资平台贷款的,最后都解释成公司类贷款了,结果统计的数据出来反而很小。

    同时,针对目前已经完成的风险分类,上述银监局人士也质疑一些被划为全覆盖类贷款的真实抵押情况,很多贷款都是地方政府用土地抵押进行充实,若以拿地时的价格来衡量现在它的债务的话,肯定百分之百覆盖。

    城投债新希望

    在上述股份制银行高层看来,针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风险,监管层越管越细并非为最佳选择,在他看来,政府平台的核心不在于现金流,而是财政收付体系的改革,包括允许地方政府发债、中央和地方的转移支付改革等。

    在上述众多财政收付体系改革中,由发改委主导的城投债发行最为直接。

    事实上,20108月份,一则由发改委办公厅下发的文件——《国家发改委办公厅关于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发行债券有关问题的通知》,为今年以来一度陷入停滞的城投债打开重启之路。

    1120日,发改委下发《进一步规范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发行债券行为有关问题的通知》,为2011年城投债彻底打开道路。

    中诚信国际公司高级分析师郭承来分析,《通知》从大方向上鼓励投融资平台公司通过债券市场直接融资,而在强化资金用途监管方面,明确提出投融资平台公司发行企业债券所募集资金,应主要用于对经济社会发展和改善人民群众生活所具备的基础设施和市政公用事业

    “这意味着城投债将被广泛用于类似西方市政债领域,而且在发行上提供了法律支撑。一位债券承销商分析。

    事实上,此前国家发改委财政金融司司长徐林曾明确撰文指出,地方投融资平台为市政项目建设发行的城投债券,实际上就是中国的市政债券,并应将城投债券进一步规范发展为市政债券。

    事实上,与征求意见稿相比,此次《通知》,在很多方面作了更为宽松的规定,诸如,此前规定,经营收入主要来自承担政府公益性或准公益性项目建设,且占企业收入比重超过70%的投融资平台公司发行企业债券,除满足现行法律规定的企业债券发行条件外,还必须向债券发行核准机构提供本级政府债务余额和综合财力的完整信息;最终70%已被调整为30%

    同时,《通知》删除了前期征求意见稿中,有关投融资平台公司经营收入70%以上来自地方政府收入的,不得对其他企业发债进行担保的要求。

113
Tags:地方融资平台 责任编辑:admin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城商行成淘金地 创投向金融领域进.. 下一篇资产转让存猫腻 江苏吴中三涨停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  情:
内  容: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广告位

Copyright © 1998 - 2019 www.qnal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QQ客服:263530350 微信客服:263530350 平台24小时服务电话:18625106695 标讯接收邮箱: nddnvjfd@163.com
网站名称:中国工程项目建设网 版权所有:如皋丝音贸易有限公司 苏ICP备150186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