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TOP

“CPI低估”者自我批评:推断缺乏依据
2010-12-03 09:25:57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作者:孟斯硕 【 】 浏览:403次 评论:0

在发布“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在5年内大约被低估7%”推断约一个月后,此文作者的新作昨天刊登于国家统计局网站,承认此前推断缺乏依据。

与统计部门人士进行了交流

“2006年1月至2010年5月间,中国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被人为调整,系统性低估超过7%。”上月,这份名为《数据和主观感受:CPI是风动还是幡动》的报告随即引发各界关注。

此文出自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徐奇渊博士之手。

此后,统计局城市司副司长庞晓林撰写《CPI不是用模型推算出来的》一文予以回应。

徐奇渊表示,报告发布后,其与“国家统计局总局、基层调查队等相关人士进行了交流”,而且这些交流令其“受益匪浅”。

在对原文的估计方法进行反思之后,徐奇渊认为,自己原来使用的估计方法存在两大问题,一是在样本期较长的情况下,权重的年度调整可能导致变系数的问题,微小的权重调整将导致对截距项估计产生重要影响。

另一问题在于,在12个月的样本期内,由于在短期中解释变量变异性相当小,数据的微缺性使估计结果表现出严重的多重共线性,从而使估计结果对公布数据的误差异常敏感。

经过大量的公式、表格和推算分析后,徐奇渊承认,此前做出的推断缺乏依据。

统计数据的透明化之路

统计局网站近日再度刊文,详解我国CPI是如何调查和生成的。

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此前表示,更加统一规范、更加改革创新、更加开放透明是中国统计奋发作为的努力方向。

而从这个意义上看,徐奇渊发布的报告所引发的争议,也有助于统计数据的更加公开、透明。

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中央财经大学统计学院数量研究室赵楠表示,近年来,来自民众与学者关于CPI被低估的讨论颇多。

“这主要是两方面原因。”赵楠说,“一是老百姓对于物价的主观感受与CPI理论计算方法上是有偏离的,而且不同层次的人接触的商品是不一样的,对于物价的感受也会不同;另一方面,在CPI的计算方法上,代表性商品的选择以及权重的选择上,是有改进空间的。”

赵楠认为,近两年来,国家统计局非常重视统计数据对公众的公开和透明,但是在这一过程中,公众从对统计数据陌生到能够充分理解,还需要一个过程,这需要统计部门和学术机构进一步的努力。

 

94
Tags:CPI 低估 自我批评 推断 缺乏 依据 责任编辑:admin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财政部官员称“十二五”个人房产.. 下一篇一篇法院网文引出的拆迁争议漩涡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  情:
内  容: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广告位

Copyright © 1998 - 2019 www.qnal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QQ客服:263530350 微信客服:263530350 平台24小时服务电话:18625106695 标讯接收邮箱: nddnvjfd@163.com
网站名称:中国工程项目建设网 版权所有:如皋丝音贸易有限公司 苏ICP备150186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