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TOP

合纵连横: 能源民企拓展融资渠道
2011-05-20 08:49:25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尹一杰 【 】 浏览:287次 评论:0

核心提示:长期以来,民营油企受困于资金、资源和国家政策三大因素,而加强企业的投融资战略则可以成为其扩大规模的突破口。

中国民营能源企业的扩张步伐正加速推进。

5月18日, 联合能源发布公告,称获得国家开发银行提供的一项10年期6.4亿美元的贷款,以用于收购巴基斯坦上游油气业务,并预计于短期内完成此项收购交易。

此前,联合能源曾宣布将以7.75亿美元的作价收购英国石油公司于巴基斯坦的上游石油及天然气业务。

据其公布的资料显示,该油田已探明储量约7900万桶油当量,其中大部分为天然气。随后,联合能源与国家开发银行签订一项五年期金额50亿美元的开发性金融合作协议。

同一天,将业务重心从制作高级礼盒转移至洗炼焦煤的昊天能源也发布公告,宣布与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的分支机构——中国金谷国际信托有限责任公司订立了战略合作协议,对方将为昊天能源提供信托融资、产业投资基金及财务顾问等金融服务。

此外,双方还将合作成立一只矿业能源基金,以进行煤炭资源项目收购及整合及进行提升产能的建设,据悉,第一期融资金额约为10亿-20亿元人民币。

这是继5月6日吉林省最大的民营油企MI能源发行4亿美元优先票据后,国内民营能源企业的又一次融资狂潮,业内人士分析,在充足资金的支持下,民营企业与国企巨头海内外博弈共舞的局面也将陆续上演。

“长期以来,民营油企受困于资金、资源和国家政策三大因素,而加强企业的投融资战略则可以成为其扩大规模的突破口。”中国科技金融促进会风险投资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林宁说。

资金瓶颈

和大型国有企业相比,资金实力的不足一直是钳制民营企业发展的硬伤之一。尤其在动辄以亿计算的能源行业,民企的融资难度更是凸显无遗。

中投顾问能源行业研究员任浩宁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民营石油企业在扩张方面主要通过两大渠道提供资金支持,一是内源融资,以自身的经营利润以及资本的积累为基础;二是外源融资,包括发行债券、股票,民间借贷、银行借贷等。与此同时,民营企业还不得不面临门槛高、风险大、成本高、寻保难的多重风险。

“民营企业获得贷款的门槛则远远高于国有能源企业,为获取资金,民营企业一般都会采取挂靠国家对银行贷款的优惠政策。”任浩宁说。

本报记者了解到,民营企业在申请银行贷款过程中大多会利用节能环保、新能源、绿色等概念武装自身,或寻找政府部门等有利资源作为中介以及担保,利用土地房产、品牌优势做抵押等。

即便如此,大多数民营企业在申请银行贷款的过程中还是被拒之门外。全国工商联石油业商会一名负责人向本报记者表示,国内民营石油企业普遍规模较小,企业的自身规模和资源的掌控度都难以获得银行的资金支持。

“在民营石油企业中,大部分都有自己建立起来的一套融资系统,包括银行、金融机构,这些融资行为都不是通过正规的渠道实现的,而是建立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之上,具有强烈的‘江湖色彩’。”上述全国工商联石油业负责人说。

优势与风险并存

即便民营企业的扩张之路阻碍重重,但借助灵活的运营方式,其在海外市场的活跃能力也同样明显。

“民营油企在规模上以及能力上有限,国际竞争力不足。同时,在竞争中,民营企业海外投资的阻力较小,不容易遭到国外监管部门的拦截,这是民营企业与央企海外并购中最大的优势。”任浩宁说。

上述全国工商联石油商会负责人对本报记者透露,在海外油气资源收购中,民营企业的渗透能力在很大程度上甚至远甚于国有垄断巨头,在项目谈判过程中,“民营企业可以绕过当地政府的‘政策壁垒’。”

“石油很大程度上是与政治挂钩的,这决定了国有公司在谈判过程中不得不附带政治压力,而民营企业在这方面则相对灵活,更何况,国外很多石油资源都是家族拥有。”上述负责人说。

与此同时,国家的政策扶持也是影响民营企业海外收购的因素之一。

据上述负责人介绍,日韩等政府为鼓励本国企业海外寻油,成立相关基金,同时成立了专业的投资服务机构,为企业并购做法律、咨询等相关服务。而在中国,由于政策上的缺失,民营企业的海外收购则不得不面临多重风险。

“这些风险主要集中在法律条约上,很多项目的合作都没有以法律形式确定下来,一旦当地发生政治波动或者其他不稳定因素,项目就会受到牵连。”上述负责人说。

为分摊风险,多数民营企业都选择联合收购等策略。

“联合收购在国际上很普遍,这样既可以分散资金,也可以最大限度地实现投资与风险的平衡。”上述负责人说。

60
Tags:合纵连横 能源 民企 拓展 融资 渠道 责任编辑:admin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部委密集调研中小企资金链危情 下一篇高房价正向二三线城市扩展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  情:
内  容: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广告位

Copyright © 1998 - 2019 www.qnal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QQ客服:263530350 微信客服:263530350 平台24小时服务电话:18625106695 标讯接收邮箱: nddnvjfd@163.com
网站名称:中国工程项目建设网 版权所有:如皋丝音贸易有限公司 苏ICP备150186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