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TOP

末木孝幸:不关心环境,企业无法生存
2011-06-21 09:06:12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作者:孟斯硕 【 】 浏览:272次 评论:0

作为一个坚定的环保理念执行者,三菱电机(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末木孝幸在2008年时就提出,未来几年,公司的全部产品都要达到公司自定的环保标准。

他也曾多次向人们强调,企业不关心环境就无法生存。

事实上,面对着全球严峻的环境形势,“环保理念”一直是支撑三菱电机发展的核心。三菱电机曾提出“环境展望2021”计划,即从1994年起,三菱电机以每三年为单位的中期环境计划来推进集团环境保护方面的工作。2011年,是三菱电机第六个环境计划的最后一年。

在今年的“绿博会”上,末木孝幸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非常自豪地告诉记者,目前三菱电机的产品基本达标,公司第六个环境计划的减排目标也提前达到。

“企业不关心环境就无法生存。此概念不仅是中国,在全世界也是人们继续生存下去的必要条件。”在专访期间,他再次向本报记者强调。

第一财经日报:2008年时你曾说过,三菱电机株式会社在其能够进行环保设计和改进的80种产品群中,已有86%达到了公司自定的环保标准,公司希望在未来几年,将这一数据提高到100%。那么现在我们的情况如何?目前节能环保的产品在三菱电机销售中的比例达到了多少?

末木孝幸:截止到2009年3月,环保标准产品占生产量的比率如下,量产产品的99%(目标为100%),除此之外产品系列的81%(目标为80%)均为环保标准产品,基本上已达标(整体的达标率为95%)。虽然成果骄人但我们又筛选出更具高标准的产品,努力达到“降低产品使用时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和“降低资源投入”的目标。

日报:三菱电机曾提出“环境展望2021”计划,现在实行的这个环境计划正是2009~2011年的第六次环境计划。而今年将是第六次环境计划实施的最后一年,能否介绍一下计划的进展?

末木孝幸:就关于“降低生产中二氧化碳”这一重要课题,具体到加强“生产线的改善”,在2009年集团整体降低二氧化碳排量3.4万吨,稳步向3年降低9.5万吨的目标迈进。在资源的循环利用方面,开展“零排放”活动,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本公司以及兄弟单位提前完成了2011年的最终处理率目标。

作为第一个在日本建立“大规模、高纯度的塑料循环利用材料工厂”而备受瞩目。在以产品为核心开展的工作中,就“产品使用时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30%”以及“降低资源投入”来讲,制定此计划后就逐步扩大相应的产品范围,稳步地提升平均削减率。

另外,为实现一直推行的低碳社会、循环型社会所开展的环保工作,又从“生物多样性”的视点进行强化,制定了“三菱电机集团生物多样性行动方针”。在所有的事业活动中都关注生物多样性,在为可持续社会发展做贡献的同时,为培养“植树造林”等环保精神而开展各项活动。

三菱电机集团将与环保相关的业务都定位为业务发展的支柱,特别是在太阳能发电系统、热泵、功率模块、电力供给领域,都力求扩大业务。

日报:近几年来,中国本土一些环保节能企业也在不断发展和壮大,你如何看待三菱电机在这一领域的激烈竞争?三菱电机在竞争中的优势是什么?

末木孝幸:不关心环境企业就无法生存下去。此概念不仅是中国,在全世界也是人们继续生存下去的必要条件。在此次展会上还展出了一部分本公司领先世界的先进环保技术成果,主要包括智能社区构想、与宇宙开发相关的温室效应气体观测卫星及Solar Bird(日光鸟)构想、塑料制品回收应用技术、楼宇综合解决方案等。本公司拥有诸多先进技术,可涉及业务领域广泛。

本公司优势就在于在公司内实现了自产自销。例如在空调、FA相关设备、电梯、太阳能发电、交通产品中就应用了本企业生产的功率半导体。由各业务部门反馈的宝贵市场信息对新产品的开发非常有帮助,特别是可提高产品竞争力。即在三菱电机内产品与产品间存在着相辅相成关系,提高了产品竞争力,建立起“Win Win”的双赢关系,这就是本公司的优势所在。

日报:三菱电机刚刚宣布在中国常熟建立新公司“三菱电机自动化机器制造(常熟)公司”,是否因为看好中国市场的发展?你怎样看待未来中国的节能环保市场的发展,未来将如何参与到这一发展中来?

末木孝幸:金融危机后,称中国为世界经济的核心一点也不过分。经预测中国市场的核心地位至少可持续到2015年的“十二五”规划实施完毕。所以为了满足中国市场的需求,我们在常熟成立了新公司,新公司主营环保节能业务。

46
Tags:关心 环境 企业 无法 生存 责任编辑:admin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解惑企业分拆术:做航母还是独立.. 下一篇发债购买理财产品:上市公司融资..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  情:
内  容: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广告位

Copyright © 1998 - 2019 www.qnal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QQ客服:263530350 微信客服:263530350 平台24小时服务电话:18625106695 标讯接收邮箱: nddnvjfd@163.com
网站名称:中国工程项目建设网 版权所有:如皋丝音贸易有限公司 苏ICP备150186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