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面,南阳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作出了特殊贡献,另一方面,其高质量跨越发展面临着特殊困难。”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南阳市委书记朱是西提出建议,希望加大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的生态补偿。 南阳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大水缸”“水龙头”“长水管”,取水水源——丹江口水库总面积的一半在南阳境内,输水水源一级保护区的全部、二级保护区的大部分都在南阳,调往北方的丹江水,95%以上取自南阳,渠首在南阳淅川陶岔。
建议指出,近年来,南阳围绕服务保障中线工程,淹没静态损失超过90亿元,累计投入超过90亿元,还有需要兑付企业和群众补偿费用等60多亿元的资金缺口;今后在水质保护、生态建设、环境治理、移民稳定发展等方面,预计直接投入近120亿元;每年在各类运行费用、关停企业职工社保、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等方面,还需支出近20亿元。加之财政每年减收20多亿元,地方财政不堪重负。
为服务保障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和安全运行,南阳经济损失之重、持续加强水质保护压力之大、移民后续帮扶任务之艰、发展受到的刚性制约之多,是丹江口水库汇水区其他地市所不可比拟的。这些年,党中央、国务院和国家有关部委对水源地南阳给予了很大的支持,2015年以来年均拨付9亿元左右的生态转移支付资金,但面对水质保护这一长期战略性任务,地方财政捉襟见肘,迫切需要国家给予特别关怀帮扶。
建议指出,考虑到南阳的特殊贡献和面临的特殊困难,建议国家能够对关停搬迁企业和养殖户群众的损失一次性补偿到位,将水源地生态环保方面的重大项目纳入国家规划、尽快实施;更为重要的是,加快建立长期合理的生态补偿机制,用以平衡水源地南阳因南水北调造成的巨额财政支出缺口。
朱是西建议:
一是由国家财政部、税务总局牵头,依据《资源税法》精神,统筹协调北京、天津、河北等沿线受水区,将沿线水资源税在南阳集中缴纳,或以财政转移支付方式补偿给南阳,以此解决水源地在水质保护、生态建设、移民帮扶等方面巨大的刚性支出缺口,建立稳定合理的补偿机制,帮助南阳更好肩负起一渠清水永续北送的使命。
二是由国家财政部、国家发改委依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意见》精神,通过提高均衡性转移支付系数、加大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中央预算内投资倾斜力度等措施,进一步加强对水源地水质保护、产业转型、移民帮扶、生态建设等方面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
三是建议国家层面设立南水北调专项基金,用于水源地和汇水区生态建设及环境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