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商品住房限购之后,北京商住房同样遭遇“全面限购”的传言。
6月6日,北京市门头沟区商住产品暂停网签,随即业内开始流传“北京商住将全面限购”的传言。虽然目前该消息尚未被证实,但无论是相关部门试探市场反应之举,还是开发商传出言论引导成交,市场已有所反应。
再早之前,5月5日晚,北京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员会、通州区人民政府也曾联合发布《关于加强通州区商务型公寓和商业、办公项目销售管理的通知》。明确表示,今后,居民想要购买通州区商务型公寓,应满足本市住宅限购条件,已有房的非本市户籍家庭,不能再购买商务型公寓。商业、办公项目销售对象也限定为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不再对居民销售。
当时,北京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在通州区非住宅市场,商业、办公用房被改为居住使用,卖给分散的个人,不仅减损区域未来产业承接能力、发展空间,也会带来人口大量无序涌入的隐患,影响城市副中心的长远发展,有必要依法予以规范。
“针对通州区商务型公寓和商业、办公类项目的销售做出规范,将有利于该地区楼市的健康发展。”北京市房地产业协会秘书长陈志还透露,对其他各区类似项目的销售管理,也在积极调研之中。
“限购”前后冷热不同
据亚豪君岳会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端午节期间(6月9日~11日),北京商品住宅(不含保障房与自住房)共实现成交2503套,成交面积35.65万平方米,相比五一小长假分别增加210%、301%,同时这一成交量也创造了历年端午小长假的新高,而这三天成交量也相当于5月份成交量的三成。
值得注意的是,从上述数据可知,商住类产品共实现成交2286套,占全部成交比重高达91%。而从成交排行来看,端午期间成交套数排名前十的项目均为商住产品,其中排行首位的项目尚峰壹号三天实现签约941套,林肯公园签约636套,两个项目成交之和即占据了全部商品住宅成交的63%。
亚豪机构市场总监郭毅分析认为,端午小长假成交的暴涨,源于商住限购传言的泛滥。虽然这一消息尚未被证实,但是从通州市场先例来看,5月通州商住产品限购之后,区域全月商住成交仅271套,仅相当于4月份成交量的4%,限购对于成交的制约由此可见一斑。
根据中原地产研究部的数据,从5月5日限购升级开始,通州的公寓成交可以说出现了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成交量暴跌到冰点。限购一个月来,通州限购成交量跌幅超过99%,累计公寓类签约只有13套,市场彻底冰封。从市场占比看,限购前后一个月,通州市场从占比63%直线下调到0.3%。
近日,有媒体记者实地探访通州新城附近的新北京中心、世界侨商中心、北京ONE等多个楼盘,这些售楼处看房的人并不多,跟一个月前的景象相比,显得非常冷清。世界侨商中心的一名销售员表示,限购的确把一些购房者挡在了门外,但人少了的主要原因还是现在“商住”项目比较紧缺,推出的楼盘都卖完了,现在需要提前预约,等待新的开盘通知。
对此,郭毅分析认为,北京住宅供地供应量减少,尤其是商品住宅用地锐减,导致商品住宅项目供应不足,并进一步导致了商品住宅市场的豪宅化趋势。在此背景下,商住类产品成为市场有力补充。由于其不限购、低总价的优势,也吸引了大量过渡型需求以及投资需求的关注,今年以来商住产品与纯商品住宅产品成交一直处于两分天下的态势,甚至出现商住超越纯商的现象,一旦商住限购,市场格局将发生重大调整。
郭毅预计,在北京商住房“全面限购”消息出台之前,商住类项目仍将继续加快出货,预计6月份北京商住房成交量将再创历史新高。
商住房潜在供应惊人
中原地产研究部统计数据显示,截至6月11日,北京商住房签约量首次超过住宅。其中,北京新建商品房中,住宅签约20742套,商住类物业签约达到26336套,在合计4.7万套成交中,商住房占比高达55.9%,这一比例是历史最高点,而2015年这一比例仅为28.5%,之前的基本比例都在30%以内。